报名开启! | AP-SHD·中国结构周·VitaFlow菁英赛发布会在京盛大召开!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第十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及2020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之际,AP-SHD·中国结构周·VitaFlow菁英赛(以下简称为“VitaFlow菁英赛”)发布会于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但标志着2021年VitaFlow菁英赛正式拉开帷幕;同时也代表着国内TAVR的发展已步入黄金时代,正逐步迈向更为宽广的领域。
本次发布会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担任特邀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主席及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林逸贤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姜楠教授等担任会议主席;同时,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斌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王圣教授分别就VitaFlow菁英赛内容要点及临床TAVR实战经验进行分享。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光远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共同主持本次发布会。
砥砺前行 | TAVR新选择,菁英新未来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及评审委员会代表纷纷针对国内TAVR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及VitaFlow菁英赛举办的重要性作了简要介绍。热情洋溢的致辞,不但代表着与会专家对大赛的殷切希望,更大大激发了线上线下医师对TAVR技术的美好憧憬及2021年VitaFlow菁英赛终决赛现场的无限期待!
当一项新技术处于蓬勃发展期时,同道间的交流、分享与探讨不可或缺。吴永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自VitaFlow上市至今,国内各大中心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彼此间的交流与分享十分必要。由微创太阳城集团携手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打造的VitaFlow菁英赛,可谓“应时而生”,不仅为中国中青年医师展示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我国TAVR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未来中国TAVR的技术水平将迈向崭新的阶段!
在总结了2010年-2020年期间国内TAVR手术量变化特点后,周达新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致辞中感叹道,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的春天已然到来。相信在中国术者的不懈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未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将更加繁荣兴盛!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所有对结构性心脏病有热情、有探索精神的青年医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青年创新。林逸贤教授作为俱乐部主席表示,本次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联手微创太阳城集团为青年医师构筑一个绝佳的竞技平台,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相信通过此次大赛,各位选手都能有所收获,成为未来我国TAVR领域的中流砥柱。
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为医学交流与创新带来了新机遇。苏晞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未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内TAVR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清楚认识到:短板是什么、如何补短板。VitaFlow菁英赛的举办将为中国中青年医师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选手们得以在此互相切磋技艺、展示风采;台下的多位大咖及中青年专家则可根据术中操作细节等发表自我见解,帮助参赛选手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带给患者更好的预后。
与冠脉介入相比,TAVR风险更高,也更为复杂。王焱教授表示,术前正确评估、术中规范操作等在TAVR手术中十分重要。在本次VitaFlow菁英赛中,将有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中青年医师齐聚一堂,相信在学术性与趣味性相融的氛围中,参赛选手们将从众多病例的难点、要点分享中吸取经验,更可从评委们的专业点评中提升自身水平。预祝本次大赛取得成功!
菁英竞逐 | 四大标准、三轮赛程、三大亮点
VitaFlow菁英赛正处于火热筹备中,不仅具备严格的参赛标准、同时拥有标准化赛事流程,备受TAVR领域中青年医师的广泛关注。随后,潘文志教授详细阐述了本场赛事的具体安排计划,并突出强调了大赛的三大亮点。本次菁英赛参照“中国好声音”的节目赛程设置,在学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娱乐性。
四大标准:
●参赛前,团队已独立应用VitaFlow完成TAVR手术1例及以上,且手术成功;
●参赛病例必须为运用VitaFlow完成的TAVR手术;
●参加所有病例答辩环节的需该手术团队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术者;
●每个团队在预赛阶段最多只能选择1个病例参加比赛。
三轮赛程:
——2020年12月,启动报名;
——2021年3月,提交“参赛作品”,通过评委打分+网络投票,选出前20名进入下一轮;
——2021年4月/5月,公布预赛结果,即前20强,同时各组队长组织队员分组,共分为4个战队;
——2021年5月-8月,进行组内决赛,每组第一名晋级全国决赛;
——2021年中国结构周期间,举行全国决赛、巅峰之夜。
三大亮点:
●大咖云集,零距离交流沟通。本次大赛由大咖及中青年专家组成评委团,为参赛作品打分,并分别在现场和选手零距离互动。
●黄金队长阵容,超强战队组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光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尚小珂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龙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剑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分别担任4组战队的黄金队长,在比赛期间为队员提供全面帮助和指导,并最终在各自队内选拔出一位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
●结构青年俱乐部是你的学术阵地!本次大赛中,青年俱乐部成员担任病例推荐人;所有参赛中心均可参与到青年俱乐部的培训项目中;所有参赛选手将根据成绩获取结构青年俱乐部入会资格。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和优秀的青年医师同台竞技,享受到全方位的TAVR技能培训,更可以和学术大咖和中青年专家们零距离交流。菁英竞逐,敬请期待!
循序渐进 | 不断进阶的自我观点
精彩致辞及赛事日程展示环节过后,王斌教授、王圣教授先后发言,通过多维度的案例解析,详细探讨和解析了TAVR临床介入实践中的种种难点,并分享了有关术者应用VitaFlow瓣膜开展TAVR手术不断进阶的自我观点。王斌教授认为,对于首次接触VitaFlow瓣膜的术者,可从具备TAVR适应证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着手,由易至难,逐步过渡至严重钙化、单纯反流等挑战性病例,在经验不断积累及反复实践中,实现不断超越。王圣教授则表示,对于TAVR经验不足的外科医师,在经股动脉途径植入VitaFlow瓣膜时,为确保整体手术的安全性,可选择“全麻状态下切开右侧股动脉”的方式。在心路历程分享之余,两位专家亦充分肯定了VitaFlow瓣膜在TAVR术中的优异表现,一方面,其可通过电动手柄匀速释放,瓣膜释放定位更加精准;另一方面,独特的内外双层PET裙边可有效减少术后瓣周漏。
临近会议尾声,宋光远教授在总结中表示,VitaFlow瓣膜有着独特的裙边、“直筒状”的外观以及电动释放等设计,临床应用过程中展示了无限的魅力。对于尝试应用VitaFlow的临床术者,应特别关注TAVR独特的临床介入操作,包括在术中瓣膜释放方式、操作策略等,以及影像方面的分析,通过不断锤炼与总结,逐步“进阶”。
近年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TAVR治疗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优秀的国产TAVR瓣膜为TAVR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相信通过该次VitaFlow菁英赛,将汇聚更多术者,以经典案例的多维度剖析和经验探讨,解读前沿学术研究,深度了解TAVR临床介入实践操作,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