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传媒中心
传媒中心
传媒中心
时刻与您分享
我们的点点滴滴
首页 > 传媒中心 > 详情
微创®太阳城集团携优异循证数据亮相2023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
2023-11-11
返回列表

中国,成都——2023年11月3日至5日,2023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PCRCCV 2023)在四川成都举行。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02160.HK,以下简称“微创太阳城集团”)在会议期间分享了三项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其中,VitaFlow®瓣膜7年随访结果的首次发布,标志着VitaFlow®瓣膜成为首个公布7年长期随访数据的国产自研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此外,VitaFlow®Ⅲ可回收可控弯输送系统(以下简称“VitaFlow®Ⅲ系统”)、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以下简称“CardioFlow TMVR”)这两个在研产品的最新临床进展也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同时,微创太阳城集团还举办系列专场,以专题讲座、手术录播、病例分享和培训工坊等丰富的学术形式,帮助广大一线术者充分了解了当前心脏瓣膜病领域器械相关最新进展。

 

最新循证|潘文志教授:VitaFlow®瓣膜用于TAVI治疗的7年临床结果

大会首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分享了最新出炉的VitaFlow®瓣膜7年随访结果,优异的随访数据显示,VitaFlow®瓣膜长期且优异的临床效果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研究结果表明,7年时患者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与永久起搏器植入率均较其他同类研究显著降低,且二叶瓣与三叶瓣患者的有效瓣口面积(EOA)与瓣周漏无显著差异。

 

最新循证|陈国良教授:VitaFlow®Ⅲ系统的FIM结果

VitaFlow®Ⅲ系统是微创太阳城集团研发的第三代TAVI产品,相较于第二代VitaFlow Liberty®输送系统新增了大角度控弯功能,实现了带偏角的“空间控弯”,符合解剖学的同时,使瓣膜输送更顺利、同轴性更好,且对组织损伤更小。

 

会议期间,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陈国良教授介绍了VitaFlow®Ⅲ系统的最新临床进展,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探索性科研临床试验,旨在评价VitaFlow®Ⅲ产品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截至2023年10月已完成全部6例临床应用,所有入组患者均圆满完成TAVI治疗,且术后即刻病情明显改善。>>>点击查看首批入组详情

 

陈国良教授表示,研究初步发现,术中通过成功应用VitaFlow®Ⅲ系统的创新控弯功能,使得瓣膜在通过主动脉弓、跨瓣、释放瓣膜时的同轴度得到了提升,全部6例术后超声结果均提示人工瓣膜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血流动力学较术前明显改善,无明显瓣周漏,截至目前术后30天无严重不良事件。

 

最新循证|王磊教授:CardioFlow TMVR系统设计特点及FIM结果

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等介入技术在二尖瓣反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业界期待更多符合临床需求的医疗器械尽早面世。会议期间,河南省胸科医院王磊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CardioFlow TMVR系统的设计特点及最新FIM结果。

 

截至2023年9月,这一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在全国累计完成6例人道救助临床植入,其中3例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内完成,手术器械植入时间均在15~20分钟,术后即刻二尖瓣反流消失、未见瓣周漏与LVOTO,出院、术后一月、术后三月随访结果同样理想,患者心功能指标同样显著改善。

 

手术录播|Darren Mylotte教授 VitaFlow Liberty®植入一例

除令人惊艳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最新中国数据以外,全球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顶尖专家Darren Mylotte教授还亲赴现场,并以一例经典的VitaFlow Liberty®植入病例,以不同视角与大家一同分享了他对于该款器械的认知与理解。患者为84岁男性,既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卒中病史及肺叶切除术史,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超声结果显示LVEF 55%、左心室中度肥厚,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66 mmHg、平均跨瓣压差47 mmHg,AVA 0.9 cm²;冠脉造影显示LAD、LCX及RCA多支病变;CT测量主动脉瓣环周长83.9 mm,主动脉窦内径34 mm,STJ平均直径32.4 mm,入路情况尚可。综合考虑后,手术团队选择于局麻下行TAVI治疗,选择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术中成功建立工作路径并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后,采用24 mm球囊进行预扩张,随后将30 mm 型号VitaFlow Liberty®瓣膜送至瓣环平面,于瓣膜释放2/3时与完全释放后分别行造影复查,最终确定瓣膜位置与形态良好,超声复查同样取得理想效果且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手术顺利完成。

 

专题会议|电动可回收TAVI系统在挑战病例中的应用技巧

交流是器械创新的先导,更是加速医疗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全国术者规范化电动可回收系统TAVI治疗,助力巧用器械攻克临床多类型挑战性病例。本次会上,微创太阳城集团特别协办“电动可回收TAVI系统在挑战病例中的应用技巧”专题会议,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担任主席嘉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克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政斌教授联袂主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蔡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亮教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何明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罗彩东教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梁祥文教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汤圣兴教授、遂宁市中心医院张永恒教授以及广元市中心医院张本贵教授则共同以讨论嘉宾身份,就多个热点话题与核心细节展开了详尽探讨。

 

会议伊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便直入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对于VitaFlow Liberty®精准控制的经验与体会。VitaFlow®瓣膜超大网孔与无吊桥的设计使其开口再入相对容易、无需对轴操作且封堵瓣周漏相对友好,桶腰设计有效减少PPM事件的发生,但其返折内外双裙边设计(有效外裙边高度10-11 mm)则在减少瓣周漏的同时,要求瓣膜必须于高位释放,且释放后瓣膜缝制点需超过自身瓣叶。而在瓣架高度及挂钩方面,瓣架长,但腰部与流出端金属支架相对稀疏,双挂钩设计,胶囊容易打折,过弓无明显方向性,可以在导丝支撑下过弓及跨瓣,双挂钩易脱设计使其更易解脱,电动手柄释放过程也较为平顺。而在随后的病例分享中也能够发现,无论是在冠脉保护下的三叶瓣患者术中,亦或是超级大横位低钙化左右共窦Type 0型二叶瓣患者术中,VitaFlow Liberty®均能取得理想植入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TAVI术中球囊的使用能够整体提升手术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过度扩张导致瓣环撕裂、传导阻滞事件、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此,微创太阳城集团产品经理毛婷女士则向大家介绍了最新一代AccuSniper™双层球囊扩张导管。AccuSniper™双层球囊扩张导管具有多重优势:双层工艺设计大幅提升了球囊的耐刺破性,降低严重钙化物刺破球囊的风险;“狗骨头”形状设计则使得充盈过程中减少球囊窜动,使扩张更为稳定;渐细锥形头端保证了球囊的跟踪性良好;聚酰胺/嵌段聚醚酰胺高分子材料则具有超低顺应性,能够在提高扩张精度,避免损伤解剖结构的同时,有效扩开严重钙化部位与二叶瓣;精密的管腔设计与工艺有效减少快速起搏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改良折叠工艺使球囊可回抽至六叶状,器械撤出无障碍,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铂铱合金显影标记点也使术中显影更清晰,器械定位更精准。相信其在未来将能够满足临床术者对于球囊预扩及后扩的使用需求,并为术者更安全、高效地完成TAVI治疗提供助力。

 

实战病例分享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飞成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长东教授分别分享了多例VitaFlow Liberty®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与高钙化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使用经验,完善的术前规划、精湛的操作技巧、对手中器械与患者情况的充分了解,是TAVI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而现场嘉宾们也针对所分享的高难度病例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并就其中存有一定争议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手术时机选择、钙化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以及Snare无法退出时的应急处理策略等话题展开了详尽探讨。

 

培训工坊|太阳城集团TAVI培训工坊

在精彩的循证分享与专题会议之余,与PCRCCV大会多年来专注“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微创太阳城集团特别举办“太阳城集团培训工坊”,以专场形式分别就VitaFlow®系列瓣膜的设计特点,及其在重度钙化二叶瓣患者中、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以及生物瓣衰败需行TAV-IN-TAV患者中的治疗难点、策略选择、应用技巧展开指导。

 

会议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蔡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家富教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刘朝晖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飞成教授、遂宁市中心医院刘建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宋珑教授等多位具有丰富VitaFlow®瓣膜使用与TAVI实操经验的术者亲临培训现场,结合病例step-by-step逐步教学,并以模拟器体验形式模拟临床实践中的多种复杂情况,助力新术者快速成长,加深对于VitaFlow®系列瓣膜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促进临床TAVI治疗规范化与普及化,力求为更多中国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带去更优质的TAVI诊疗服务。

 

总结

为期三日的学术会议在络绎不绝的讨论声中逐渐落下了帷幕。近十年来TAVI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器械研发也由中国制造步上了中国智造的创新之路,以VitaFlow®瓣膜为代表的国产瓣膜介入治疗器械不断涌现,并以解决临床患者病痛为核心、优化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方向不断创新,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治疗选择。相信并期待未来在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夯实之下,中国原创器械将能够凭借更好的耐久性与更高的安全性服务于广大临床患者,并以出色亮眼的研究结果让世界一同见证中国器械的突破与发展!

×
TOP

©Copyright 1998-2023,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202302356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 - 2024 - 0135

“MicroPort CardioFlow”及“ ”为我司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