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7日,由四川省医学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七次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会议暨 2024 West China房颤周专题会议”在四川省医学会学术交流中心盛大开幕。
大会召开次日,由太阳城集团特别推出的“进退自如、形态随心”——国产新一代塞式封堵器技术研讨会重磅来袭!AnchorMan®封堵器亮相本次研讨会,成为此次会议学术内容的核心亮点,赢得了众多专家的共同瞩目。此外,6月3日、6月7日更有三场精彩的手术直播,进一步展现AnchorMan®左心耳封堵系统的独特优势。
进退自如、形态随心——聚焦国产塞式封堵器性能
6月1日,国产新一代塞式封堵器技术研讨会隆重拉开帷幕!本次专题会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及主持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崔凯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月刚教授担任主持嘉宾,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曹文斋教授、眉山市人民医院丁怀胜教授、西南医科大学范忠才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剑雄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罗彩东教授、西部战区总医院李德教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张俊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罗端教授参与讨论,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郁一波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卢聪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宏德教授带来精彩的讲题分享。
郁一波:国产新一代塞式封堵器介绍
房颤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疾病基础,左心耳封堵作为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有效手段已得到了愈加广泛的使用,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左心耳封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的左心耳封堵术式主要分为标准式和联合房颤消融的一站式,其中一站式手术的占比较高,因此塞式封堵器与盖式封堵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塞式器械的应用比例会随着手术策略的优化进一步上升。
AnchorMan®封堵器是国产新一代塞式封堵器,具有释放安全、锚定稳固、顺应性强、残余漏低的主要特点。AnchorMan®封堵器在输送系统、导引系统和设计参数方面也有着令人满意的设计,以匹配各种情况的手术需求和不同尺寸的心耳范围。
近年来,国产的左心耳封堵器领域发展可用“弯道超车”形容,在国内医疗企业的大力发展下,国内的封堵产品不断进步、更新,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的知识产权技术或产品出现。AnchorMan®封堵器无疑是国产左心耳封堵产品中的一抹亮色,未来将为更多房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卢聪:塞式封堵器在房颤一站式中的优势
国际权威指南《2023 ACC/AHA/ACCP/HR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中将左心耳封堵作为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IIa类推荐,左心耳封堵的循证医学证据正在持续积累中,对其手术策略的优化探索也正在路上。
国内多家医院已在近年积累了左心耳封堵手术的实战经验,其中新华医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对一站式手术的策略优化及封堵器选择方面进行了循证医学的探索。
目前的国内的一站式研究结果证实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的成功率与疗效不劣于单一左心耳封堵,且两种手术策略对房颤患者的治疗均安全有效。但对于塞式封堵器,先封堵后消融能减少装置周围残余分流的发生,对于盖式封堵器,采用先消融后封堵的手术策略可避免封堵盘影响左肺静脉与左心耳嵴部的消融。塞式封堵器在真实世界数据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对左肺静脉嵴部、二尖瓣峡部几乎无影响,也可能与PDL减少相关,但更好的患者预后仍然取决于术者的经验、操作以及正确的适应证选择。
胡宏德:新型的塞式左心耳封堵器-SAFE-PROTECT研究
SAFE-PROTECT试验是一项NMPA要求的上市前关键研究,与Watchman®️进行随机临床对照,旨在评估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预防卒中风险或减少全身栓塞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项开放标签、非劣效试验纳入了来自中国16个中心的239例患者,其中216例患者在RCT队列中随机分组接受AnchorMan®️封堵器或Watchman®️封堵器进行手术。AnchorMan组中104例患者平均年龄67.48±7.76岁,57.5 %男性,CHA₂DS₂VASc评分3.96±1.43,Watchman组中107例患者平均年龄68.31±7.57岁,57.0 %男性,CHA₂DS₂VASc评分3.82±1.13。
主要终点方面,二组的12个月临床成功率无显著差异(98.1 %vs 98.1 %,95 %CI -0.3 %(-3.9 %-3.5 %),p=0.0004)。次要终点方面,二组的12个月左心耳封堵率均为100 %;AnchorMan组的PDL结果略好(图);临床结果方面,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
SAFE-PROTECT试验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均达到,且围手术期并发症、 DRT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在两组均较低。而AnchorMan®️封堵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不劣于Watchman®️封堵器,展现了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的巨大潜力。
手术直播——实战见真章
CASE 1丨储慧民教授:“又小、又大、又浅”,双分叶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女,65岁,心悸7年余,2周余前突发脑梗死,行溶栓治疗,CHA₂DS₂-VASc评分6分,HAS-BLED评分为4分。心超检查提示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合并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术中ICE下显示心耳呈大开口两分叶,心耳开口29 mm,深度15 mm。面对该例心耳上分叶远端空间狭小、开口大、深度浅的情况,适宜封堵器的选择成为了一项挑战。综合封堵效果与残余分流进行考虑,术者选择32 mm AnchorMan®️封堵器进行封堵。
首次释放出现下缘露肩,半回收后重新释放。展开后牵拉稳定,TEE测量压缩比约26%,各角度露肩不超过4mm,手术顺利完成。
在讨论环节,储慧民教授与陈宇教授、李德教授等围绕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规范展开深度交流,强调了型号选择、送鞘、释放等环节的技巧要点,并根据本例手术过程以及过往手术经验进行总结:AnchorMan®️封堵器设计合理巧妙,莲花状头端以及半封闭结构能够适应各类复杂心耳,其顺应性强,在术中释放环节中保证了封堵的安全与有效,大大减少残余漏等情况的发生,真正做到“进退自如,形态随心”,可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预后改善。
CASE 2丨储慧民教授:空间曲折,多折角鸡翅型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男性,68岁,反复胸闷气促6月余,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水肿,既往心衰、房颤、三尖瓣关闭不全、脑梗死,CHA₂DS₂-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3分。
TEE下多角度评估心耳开口21-27 mm,深度25-39 mm不等。术中造影示心耳呈多折角鸡翅型,内部空间曲折。这对器械的顺应性以及术者的轴向把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例中术者选择26 mm AnchorMan®️封堵器,其头端形似花苞,能够应对曲折空间下的封堵器释放及回收情况,安全性强。
术中穿刺顺利,送鞘后退鞘顺利展开封堵器,深度略大,为保证封堵效果,术者选择回收后再次释放。AnchorMan®️封堵器钝型头端保证了释放与回收过程的安全性。再次释放后观察到封堵器产生形变,但经“4S”验证下牵拉稳定,倒刺位置压缩比满意,手术顺利完成。
讨论环节中,储慧民教授与付华教授、张大勇教授、张震教授、任宏强教授、雷宇教授就复杂心耳解剖下封堵器的安全性及封堵效果达成展开了交流。在本例手术中,AnchorMan®️封堵器已展现了顺应性与可操作性,头端的创新结构设计得到与会诸位专家的认可。此外AnchorMan®️封堵器的适用范围已涵盖各种解剖结构的心耳,采用Kissing术式也可满足超过40 mm的超大开口心耳。
CASE 3丨姜小飞教授:心耳口小分叶,菜花型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男,60岁,2月前发现房颤,左心耳血栓形成,CHA₂DS₂-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3分。抗栓治疗后血栓消失,为进一步治疗以及改善预后,拟行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术前TEE检查提示心耳呈小分叶,菜花型,各角度下测得开口23-25 mm,深度23-27 mm。顺利穿刺后完成射频消融,术中测量心耳开口达到28.6 mm。为满足压缩比,达到满意封堵效果,选择35 mm AnchorMan®️封堵器进行封堵。
首次释放出现下缘露肩,半回收后重新释放。展开后牵拉稳定,TEE测量压缩比约26%,各角度露肩不超过4mm。
会上,姜小飞教授与任宏强教授、徐敏教授展开讨论,就这一病例的心耳口分叶、大开口情况进行经验的分享。在口部分叶或大开口的左心耳封堵中,选择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至关重要。释放过程中,需要对封堵的残余漏和露肩进行控制。AnchorMan®️封堵器具有从20 mm到35 mm的型号覆盖,可适用于各种复杂情况以满足患者需求。
©Copyright 1998-2023,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202302356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 - 2024 - 0135
“MicroPort CardioFlow”及“ ”为我司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