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两种常见的主动脉瓣疾病。由于两者都是因为主动脉瓣叶的功能性问题引发的疾病,引发的症状又有相似之处,导致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疾病的区别。
然而,虽然同样发生在小小的主动脉瓣口,瓣叶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致病成因还是有所不同的,它们对心血管系统内循环的影响也不太一样。
那么,这些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致病成因不同
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年龄相关的进行性钙化引起的(占总病例的50%),其次为主动脉瓣先天性畸形(占总病例的30-40%)和风湿热(不到总病例的10%),少数的主动脉瓣狭窄案例是由于放射治疗、法布里病、红斑狼疮、炎症等引起的。
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原因也会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因为在瓣叶狭窄的进展过程中引起的主动脉瓣结构异常也可能会导致瓣口不能正常闭合。
在发达国家,引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最主要原因是主动脉根部扩张(瓣环扩张)及一些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瓣环中层囊性坏死、升主动脉的扩张、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均可能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此外,成骨不全症、主动脉夹层、白塞氏病、创伤等也可能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些药物的使用,如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和多巴胺激动剂等,也可能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有关[1]。
致病过程不同
主动脉瓣是介于左心室和主动脉间的阀门,伴随着心室舒张、收缩,主动脉瓣相应地处于闭合和打开的状态,保证心脏内血液循环的正常流动。当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后,两者引起的血液循环异常有较大差别。
主动脉瓣狭窄是指瓣膜开口变得狭窄,导致主动脉和心室之间的血液流动变少,以至于心脏和身体其他部分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供给,这意味着心脏和主动脉间的相互循环能力都变弱了。在主动脉瓣狭窄初期,左心室会通过更用力地收缩以保障身体和心脏获得正常的血液量,但这通常会导致左心室肥厚,最终使心脏效率降低。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是指在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不能正常地关闭,使心脏排到主动脉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血液倒流回左心室,到下一个收缩期时,由于心室里面有过多的血液,心脏就需要更用力地收缩来排出这些血液。久而久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会导致左心室变厚。
所以,虽然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都会导致左心室变厚,但它们的致病过程是很不一样的。更形象地来说,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左心室变厚是由于心脏更卖力地泵搏以维持正常血流量,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的左心室变厚则是由于心脏加大收缩力度排出渗漏的血液引起的。
症状不同
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都是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可长达几十年不出现症状。由于这两种疾病都会引起左心室变厚及心肌缺血,所以它们在劳力性症状上的表现有很多一致性,两者共同的劳力性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易疲乏、活动耐力下降、过度出汗等。两者在疾病终末期常会引发左心或右心心力衰竭,继而引发类似的症状包括:低血压、触痛、踝部水肿、胸水、腹水、紫绀、端坐呼吸、肝脏肿大、心房颤动、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肺水肿等。
然而,虽然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两种疾病在症状上还是有不少差别的。一般来说,由主动脉狭窄引发的症状要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更严重一些。
主动脉瓣狭窄可引起一种独有的疾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异常,该疾病可导致患者有出血倾向,包括慢性肠胃道出血、皮肤出血和黏膜部位的出血。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典型的独有症状是异常强烈的心脏搏动感,尤以左侧卧位或俯卧位时明显,患者还会经常感到身体各部有强烈的动脉搏动感,尤以头颈部为甚。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都可导致栓塞,但前者比后者常见。此外,主动脉瓣狭窄还有可能会导致猝死发生,但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中不常见。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还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一些心血管药物可能引发晕厥或低血压,这些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盐、ACE抑制剂、特拉唑嗪(Hytrin)和肼苯哒嗪等。如果您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用到这些药物,请主动向您的主治医生告知您的病史。
参考资料:
[1] Schade R, Andersohn F, Suissa S, Haverkamp W, Garbe E (2007). Dopamine agonists and the risk of cardiac-valve regurgitation. N. Engl. J. Med. 356 (1): 29–38.
©Copyright 1998-2023,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202302356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 - 2024 - 0135
“MicroPort CardioFlow”及“ ”为我司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